膠園筑夢 膠工光榮
我叫蒲金華,是來自海膠集團邦溪分公司邦溪十六隊的一名膠工。我?guī)缀趺刻於荚谙鹉z林中忙碌,與橡膠樹和膠刀為伴。對于很多人來說,割膠這份工作并不起眼,很辛苦,又枯燥無味,甚至有些人看不起這份工作,覺得沒有什么前途。但對我來說,割膠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也是我和老公張?。ň幷咦ⅲ簭埥∈?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?wù)芦@得者)平時交流的大部分內(nèi)容。正是我們這些普通的割膠工,用汗水和努力支撐起了海膠集團產(chǎn)業(yè)的繁榮,為海南農(nóng)墾的發(fā)展貢獻了自己的一點點力量,同時也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。
蒲金華參加最美膠工巡回宣講
我出生于1986年,2012年結(jié)婚,從儋州嫁到邦溪,然后生了兩個小孩。之前,因為我老公割膠,晝夜顛倒,每天都忙忙碌碌的,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家庭、照顧小孩,我就沒有找工作,在家看小孩。等小孩上了幼兒園,我就到幼兒園當起了保育員,帶別人的小孩,也順便帶自己的小孩。后來小孩大了一點,2020年上了小學后,我就不在幼兒園工作了,平時就出去打打零工,收入也很不穩(wěn)定。
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。后來老公就和我說,“要不和我一起割膠吧”。當時我也有些糾結(jié),如果夫妻兩人同時割膠的話,兩人各方面都能相互配合、相互幫忙,收入也會高一些;但當時,我對割膠技術(shù)和流程都不是很熟悉,從沒拿起膠刀割過膠,平時有空的話就幫老公收收膠水除除草而已。我知道,割膠是一項技術(shù)活,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經(jīng)驗,割膠的深度、速度和角度都需要精準控制,否則就會影響到膠乳的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。我能不能學會,能不能割好,說實話當時自己心里也沒底。
一開始,主要是跟著老公學割膠技術(shù)。老公從2010年就開始割膠,技術(shù)還算可以,是2021年第四屆全國農(nóng)業(yè)行業(yè)職業(yè)技能大賽橡膠割膠工技能競賽的冠軍。在他手把手的指導之下,我開始學習割膠技術(shù)。我們把樹樁從膠園里面運回來,綁在家門口,一有空就練。剛開始覺得很難,什么下刀、行刀、收刀,步子怎么走,各種技術(shù)要領(lǐng),一聽頭都大。剛開始練習的時候,我連膠刀都拿不穩(wěn),每次下刀都小心翼翼,生怕割傷了自己,也怕割得太深或太淺。而我看老公割,就覺得他割得很輕松,膠刀輕輕一劃,膠水就出來了,當時就覺得割膠是不是也要看天賦的。
老公很耐心地教我,從最基本的割膠工具開始,到如何觀察橡膠樹的生長情況,再到割膠的技巧和注意事項。他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掌握割膠刀的角度和力度,如何判斷割膠的深度和速度。每次我遇到難題,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為我解答。他告訴我:“割膠不能心急,要慢慢來,一刀一刀地割,這樣才能割得又好又快。”
就這樣學了十幾天,我基本掌握了要領(lǐng),但還是割得不夠好,和老公的技術(shù)有差距,和隊上老膠工的技術(shù)有差距。沒辦法,割膠這種活,只能苦練。遇到不懂的地方,我就問老公,或者是虛心向經(jīng)驗豐富的割膠輔導員和老膠工請教,細致觀摩他們的每一個示范動作。從磨刀每個細節(jié)到橡膠樹上的手腳眼身四配合,下刀、收刀、切片、割面、深度、割線,每一步割膠技術(shù)要領(lǐng),我都認真琢磨、反復練習,不斷修正自己在技術(shù)上的瑕疵。此外,我還認真學習了分公司下發(fā)的割膠技術(shù)規(guī)程和橡膠生產(chǎn)管理知識。
經(jīng)過一個多月的學習,我懷著忐忑而激動的心情參加了分公司的技術(shù)考核。當時,我在腦海中一遍遍模擬割膠的每一個步驟,生怕哪個環(huán)節(jié)做錯了。幸運的是,我很順利地通過了考核。就這樣,我和老公一起走進了橡膠林,開始了共同的割膠生活。
盡管已經(jīng)做好了心理準備,等到真正去割的時候,我還是覺得很難,橡膠林中復雜多變的環(huán)境,對割膠的技巧和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。晚上到處都是黑的,只有膠燈的一點點燈光,割著割著就覺得犯困,精神難以保持長時間的集中。有時,我會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下刀位置而猶豫,也會因為膠乳流動不暢而感到焦慮。老公總是鼓勵我說,割膠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樣,需要耐心和細心,需要不斷嘗試和調(diào)整。
可以說,成為膠工,我老公的支持和陪伴給了我很大的動力。在膠林中,我們兩人并肩作戰(zhàn),共同面對困難,互相鼓勵,互相支持,成為彼此最堅實的后盾。我們一起探討割膠的技巧,分享彼此的經(jīng)驗和心得。他的耐心和細心讓我明白,割膠不僅僅是一項工作,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。和他一起學習割膠技術(shù),不僅讓我掌握了一項新技能,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夫妻之間的默契和支持,這也讓我們的感情更加深厚了。
蒲金華割膠
割膠,不僅成為我們謀生的手段,更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在橡膠開割期,每天晚上11點左右,我們就騎著摩托車來到膠林,開始了一天的勞作。我們穿著厚重的工作服,戴著厚重的手套,拿著鋒利的膠刀,穿行在橡膠樹之間,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6點多,然后回家休息一下,又要趕回來收膠。
在我老公、割膠輔導員以及其他老膠工的指導下,我的割膠技術(shù)越來越好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深刻體會到了割膠工作的艱辛和不易,同時也慢慢感受到了割膠的樂趣。特別是收膠水時,看到一滴滴膠乳被收集起來,內(nèi)心還是很有滿足感和成就感的。老公看到我的進步,心里也非常高興。
老公是一個榮譽感很強、很有上進心的人。前面說過,他在2021年時獲得了全國割膠大賽的冠軍。作為一名普通的膠工,能夠站在全國性比賽的領(lǐng)獎臺上,相當不容易。作為他的妻子,他的努力與付出我都看在眼里,也正是他這種精神,一直感染著我。
老公一直都有一個“割膠狀元”的夢想。2010年,他的父親身體不好,母親每天除了割膠,還要操持家中事務(wù)。老公是家中的長子,當時25歲的他就毅然辭去外面的工作,回到家里,接過母親的膠刀。他為了提高割膠技術(shù),勤學苦練,只要看到被風吹折的橡膠樹,都當成寶貝似的拖回家練習。他還經(jīng)常利用午睡時間研究磨刀方法,有時一坐就是一個下午。
2015年底,老公參加了海膠集團“割膠崗位練兵和技能比武”決賽,遺憾的是沒有獲得名次。不過他也不氣餒,回來后,一有時間就在家門口練習割膠技術(shù)。在平時割膠工作中,他把每一次上崗位割膠都當成是在賽場上,把割的每一棵樹都當成是在賽場上比賽時的樹樁,認真細致地對待每一棵膠樹,做到熟能生巧,精益求精。分公司為促進整體割膠技術(shù)提升,每年開割前都會組織膠工進行崗前培訓,他非常珍惜這次培訓機會,總是學得格外認真。看到他這樣努力,有時我也很心疼,就想著要把我們這個家庭打理好,多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,能多幫點就多幫點,讓他減輕點負擔。
有付出就會有收獲。終于,在2021年邦溪分公司組織的割膠技術(shù)比武競賽中,老公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,并代表分公司參加省里面的割膠技能競賽,然后參加了全國比賽,最后終于成為新一屆“全國割膠狀元”。知道這個消息后,我高興得要命,因為我知道,他為了這個榮譽付出了多少努力。
成為“全國割膠狀元”后,我老公就更加忙碌了。作為技術(shù)尖子,他常常要外出集訓、參會、接待、培訓膠工等,同時被公司委以重任,成為公司的核心膠工,幫助其他膠工提高割膠技術(shù),推動分公司膠工技術(shù)水平的提升。我知道,他在做更多有意義的事,在為天然橡膠事業(yè)作貢獻。所以我也想著多做一點,去減輕他的負擔。他不在家的時候,我就自己一個人割膠、一個人收膠、一個人除草、一個人施肥,回到家中還要照顧孩子和婆婆,工作量是成倍增加的,但我都咬咬牙堅持下來了。而平時他在家,為了能讓他多休息休息,收膠水時我就經(jīng)常一個人提前去收。
蒲金華收膠
一個家庭的幸福,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和付出。我覺得夫妻兩人,沒必要計較這么多,能多干一點就多干一點。停割期間,為了貼補家用,我就去幫別人摘西瓜,很多時候每天凌晨5點出門,到了晚上凌晨一兩點才回到家,每天只休息幾個小時。我努力地照顧好家庭、完成好工作,只為讓老公沒有后顧之憂,去為公司、為社會創(chuàng)造更多的價值。老公經(jīng)常說,男人在外面做得有多好、多有成績,一定離不開一個好的妻子、一個好的賢內(nèi)助。我聽了這話,也感覺很開心,會有一點點自豪。
老公是一個做事很認真的人,什么事情都想著做到最好,所以他老是想著讓我不斷地進步。我開始割膠之后,他就一直鼓勵我說:“你啊,要好好練習一下割膠技術(shù),然后去參加比賽?!蔽抑雷约旱募夹g(shù)水平離參加比賽還有一段距離,當然自己也是缺乏像他那樣的毅力與耐心,這一點我得好好向他學習。
這些年,邦溪分公司實行能者多勞、動態(tài)管理的管理模式,持續(xù)擴大膠工承包崗位。因為分公司的政策鼓勵,我們夫妻兩人從最初承包8個樹位,到今年承包了12個樹位,承包的樹位越來越多。現(xiàn)在,我與老公承割3200株橡膠樹,畝產(chǎn)97公斤。2021年,我們完成干膠產(chǎn)量15.1噸,2022年完成干膠產(chǎn)量16.4噸,2023年完成干膠產(chǎn)量15.9噸,占計劃任務(wù)的101%,全年割膠一級率達100%。承包的樹位多了,收入也相應(yīng)地增加了,現(xiàn)在我們一個家庭每年純割膠收入有十一二萬元。此外,老公還協(xié)助隊長做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,每個月也有一點補貼。
割膠收入的增加,無疑為我們注入了更多的動力,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對割膠工作的熱情。這種變化不僅僅體現(xiàn)在經(jīng)濟層面,更在精神層面激發(fā)了我們對割膠事業(yè)的熱愛和投入。我們對割膠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,更加珍惜每一次割膠的機會,更加用心地呵護每一棵膠樹。我們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,反復練習割膠技術(shù),提高割膠效率和質(zhì)量,盡量做到不漏刀不漏割,力爭每年都能拿到分公司的各種獎勵。我們不斷地加強膠園管理,加強護林保膠工作,希望崗位產(chǎn)膠量逐年提高,割膠收入也隨之提高。
提到割膠收入,我要為我們分公司各種利好政策點贊,公司的政策是分配盡量向膠工傾斜,充分讓利于膠工。比如,干膠計酬單價提高到5.5元每公斤,對退休返崗割膠的膠工給予崗位補貼,對新開割樹位的膠工給予樹位補貼和材料費補貼,對新膠工給予材料費和安家費補貼,為膠工繳交社會保險費用,保障膠工基本權(quán)益等等。當價格偏低時,分公司采取保底結(jié)算價,保障膠工基本收入。我覺得這些政策都很好,感覺分公司是真正把我們膠工當成了“衣食父母”,處處為我們著想。
為了鼓勵我們多產(chǎn)膠,提高我們的收入,分公司還持續(xù)開展干膠勞動競賽,每年都投入180多萬元。無論是年度干膠勞動競賽,還是季度專項勞動競賽,所有的獎勵金掛聯(lián)分公司、片區(qū)、聯(lián)系隊干膠完成比例計發(fā),讓全體員工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,大大提升了我們的產(chǎn)膠積極性和主動性。
我覺得邦溪分公司對膠工是很好的。比如,分公司工會平時會開展“送溫暖、送清涼、辦實事、下基層”的活動,在每個收膠點放了涼茶,為基層職工送去清涼;結(jié)合開展季度專項干膠勞動競賽,組織黨員干部上樹位給膠工送早餐等等。這些舉措,讓我們覺得很暖心。
還想說的一點是,邦溪分公司的領(lǐng)導從來都不會端著架子,他們經(jīng)常下到生產(chǎn)隊,和我們聊聊天,問問有什么困難需要公司解決。領(lǐng)導也很關(guān)心我們連隊生活用水的情況,去年還幫我們維修連隊抽水機、清理了水井。很多領(lǐng)導看到我們膠工,都能叫出我們的名字,讓我覺得很感動。
對于我這樣一個“新膠工”來說,加入了邦溪分公司這個大家庭,確實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和包容。在這里,你能夠感受到來自同事們的關(guān)心,得到他們的幫助。無論是工作中遇到的困難,還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,總有人愿意伸出援手,給予你及時的幫助和支持。這種互幫互助的氛圍,讓你在工作中不再孤單,更加有信心和動力去面對挑戰(zhàn)。
我特別有感觸特別想說的一點是,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,只要我們用心去做,也能發(fā)現(xiàn)其中的價值和意義。膠工,這個看似平凡的職業(yè),實際上也有著無上的光榮與驕傲。膠工,默默奉獻在橡膠產(chǎn)業(yè)的第一線,背后承載著無數(shù)的汗水和付出,用自己的不懈努力,使得橡膠產(chǎn)業(yè)得以蓬勃發(fā)展。膠工很辛苦,所以我也希望政府和企業(yè)可以加大對膠工群體的支持和保障力度,提高大家的待遇和福利水平,改善大家的工作環(huán)境和生活條件。同時,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割膠工這個職業(yè),了解我們的堅守和奉獻,讓我們在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鼓勵。
割膠這份工作,沒有所謂的“朝九晚五”,也沒有周末和節(jié)假日的休息,幾乎每天都在重復著相同的工作,勞動強度也很大??梢哉f,每一次割膠,都是一次與大自然的較量。我們要忍受蚊蟲叮咬、汗水浸透衣服,還要時刻關(guān)注橡膠樹的生長狀況。遇到病蟲害、氣候變化等突發(fā)情況,我們更是要迅速應(yīng)對,確保橡膠樹的健康和安全。
蒲金華割膠
不過,坦白地講,我割了3年膠,卻一直沒感到厭倦和疲憊,辛苦是辛苦,可能是久了也就習慣了,習慣了之后,反倒是覺得這個工作還是有意思的,既有挑戰(zhàn),也有收獲。
每一次成功的割膠,都是對橡膠樹的呵護和尊重,也是對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的貢獻。割膠工作雖然辛苦,但每當我看到那些流淌出的乳白色膠乳,內(nèi)心還是會有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感——這是我用汗水和努力換來的成果??!我知道,這些膠乳將經(jīng)過加工,變成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橡膠制品,為社會進步和經(jīng)濟發(fā)展作出貢獻。我知道,自己的工作雖然普普通通,但卻是橡膠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我們的付出和奉獻,不僅為家庭帶來了經(jīng)濟上的改善,更為社會創(chuàng)造了財富和價值。
幸福是靠奮斗出來的?,F(xiàn)在回過頭來看,如果當時我們兩個人不選擇割膠,那能做什么呢?可能只能到外面打工,那就得背井離鄉(xiāng),收入也不一定有保障,更重要的是也無法照顧家庭和孩子,小孩就變成留守兒童了。相比起來,還是在家門口就業(yè)好一點,畢竟現(xiàn)在割膠的收入還是可以的,一年十幾萬的收入,我們已經(jīng)很滿足了。我們的夢想其實也很簡單,就是好好掙錢,照顧好自己的家庭,讓兩個小孩健康快樂地成長。我相信,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,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。
海南農(nóng)墾“因膠而生、因膠而興”。天然橡膠產(chǎn)業(yè)是農(nóng)墾三代人歷經(jīng)70多年守護的事業(yè),天然橡膠是國家重要戰(zhàn)略物資。近年來,中共中央、國務(wù)院、海南省委省政府對天然橡膠產(chǎn)業(yè)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,今年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部的一號文件中就明確提出“鞏固橡膠”。這也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——我們的堅守和努力,不僅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和夢想,也是為了橡膠產(chǎn)業(yè)的繁榮和發(fā)展,是為了保障國家橡膠安全。
割膠這份工作,讓我學會了堅持,增長了毅力,也讓我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。作為一名割膠工,我深知自己的職責和使命——我們不僅僅是為了生活而工作,更是為了海膠集團和海南農(nóng)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而貢獻自己的力量。我覺得,只有當我們把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融入家庭和社會大環(huán)境中,才能真正實現(xiàn)個人價值。
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我非常感謝我老公當初的那個提議。是他,讓我有了更多的力量去面對割膠以及生活中的挑戰(zhàn);是他,讓我感受到了割膠工作的樂趣,更加堅定了在割膠崗位上繼續(xù)前行的決心。未來,我們還會繼續(xù)攜手前行,共同書寫割膠生活的美好篇章。
(作者單位:海膠集團邦溪分公司)
來源:《中國農(nóng)墾》2024年第6期